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248章 适合创立一个士大夫学派  (第6/8页)
的差役。    收税的里正、乡长、乡书手,抓贼的弓手、壮丁,为官员服务的人力、散从,各个衙门里面的人手数都数不过来,这些都是百姓在承担。    王安石提出免役,也就是交钱。    也就是说,要本来承担衙前的人交和自身等级相符的钱,然后去做想做的事情,朝廷再用这笔钱雇佣愿意干这个活儿的人。    而且,王安石收钱自然不可能针对三四等,那和之前没什么差别,他直接把上等大户弄进来,他们交钱肯定很多啊,雇佣下面的百姓却是愿意干这个活儿的。    以前那些免疫的家庭也要交助役钱,只不过根据家产来决定。    只不过免役法也有争议的地方,免役钱和助役钱随着夏秋税收一块交,还得多交20%的钱用来防备灾害、战争。    很明显,王安石在得罪人的这条路上已经一去不复返,而且是社会越有钱有权得罪的越狠。    不过能理解,他要抓钱,百姓兜里能有几个钱啊,可不得从大户身上抠嘛。】    百姓听着觉得还行,但想到要交税又头大,各式各样的税真的叫他们负担很大。    当皇帝的想的就多了些,自古士大夫阶层都有种澳性,或者说是自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,王安石的法令显然是把他们和眼里的泥腿子摆放在一个阶层,钱可能都是小事,问题是这份特权的消失,让他们认为有辱身份。    凭什么叫那些泥腿子和他们一样的待遇啊?    【特权阶级自然不愿意,但万万没想到的是,率先开口的,居然是苏轼和苏辙这一对刚刚进入特权阶层的兄弟俩,更是说出来经典言论。】    苏轼和苏辙两兄弟都萌生出不妙,能被天幕用这样的语气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